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语文说课稿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正文

钱学森说课设计

本站微信

《钱学森》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当年美国海军的一个高级将领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用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来指导教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定也必须使学生从低效、沉重、苦闷的学习重负下解放出来,不但使其学会,而且要使他乐学、会学、善学。因此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钱学森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抓住人物语言、神情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评语言,学习抓住人物语言、神情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四、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么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教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我采用了朗读法、质疑法。
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学生对文章人物品质的感悟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质疑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于字词句的难点,我采用了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
2、说学法
学生学习语文,如何在学习中养成一种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方法的渗透与引导,使学生学习上有一个方向,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比较法、讨论法。
圈点勾画法: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字难词,需要学生圈点勾画出来,反复诵读,品味精彩的句子,从而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讨论法:教师尽情的展现自我的教学机智,利用一个词语或文中的一个句子,给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势必造成思辩的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课文的中心,深入作者的思想境地,可以说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五、具体做法
(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快乐走进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巧妙、新颖的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越高,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趣、意境,引领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钱学森》一文时,学生对钱学森是陌生的,对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更是一无所知。我首先利用学校有利条件,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的视频,伴随着激昂的音乐,精彩的多媒体画面,再加上控制室火箭升空的倒计时口令,给学生提供了初步视觉印象,唤起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这时介绍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样的运用,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材料的创造性理解提供了铺垫。看到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于是我顺势而导:“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找出钱学森说的两段话。”
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中。只要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觉调动自身所有感官,带着好奇,带着情趣,全身心地投入,进行自主、快乐地学习,那么课堂教学已成功了一半。
(二)巧借网络,激发阅读欲望,品析语言文字。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背后隐藏着重要的背景故事,并且这些背景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还比较紧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进行的语文教学,就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的空间。利用信息技术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学习课文上来,就能更进一步诱发学生较高层次的阅读愿望。
如在教学过程中,在对冯•卡门的介绍,美国政府对钱学森的迫害以及钱学森回国后为国家做的贡献这三处,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了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就能很好地把当时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的优越条件展示在学生面前,而钱学森就是在这样的待遇面前,在遭受到美国政府残酷迫害下坚持回国的爱国情感表露无遗。这样的运用,对本课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很好地帮助作用。
(三)音乐渲染,感受课文的情感意境。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语文也是一首流动的诗,语文教学需要浪漫主义情怀。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再让音乐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浓郁的情感中想象、顿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和激励。
教学钱学森准备回国这一部分时,在分析、体会了文章,感受到钱学森浓浓的爱国情感后,为了深化这一主题,我播放了一首《我的中国心》,师生同唱这一爱国歌曲,营造氛围。然后生成话题:“你认为《我的中国心》的歌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钱学森的爱国感情?”学生的情绪在受到听觉的冲击下再次被点燃。这种效果是在我试教中所没有的。
在本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为钱学森写一个颁奖词。”以升华主题。在悠扬的音乐中,学生把这一节课的感受都融入到了文字当中。正是有了前面充分的理解,学生写出了感人的颁奖词,下面我摘录了几段:
生:你有一颗滚烫的爱国之心,有始终强烈的爱国情感,你带给国家的是兴旺和富强。
生:一个伟大的名字——钱学森。正是你,为能早日回国坚持不懈;正是你,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为你知道“你是一个中国人!”
生:在你心中:金钱是轻的,名誉是轻的,最重的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歌以咏怀,言为心声!此处借助歌曲的魅力又把教学推向了一个高潮。
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情感体验,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相关阅读推荐:

钱学森说课设计

钱学森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