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物理说课稿初中物理说课稿> 正文

苏科初二物理下册说课稿 二力平衡说课稿

本站微信

二力平衡说课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第1节《二力平衡》。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 节教材分为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总是受到力的 作用,从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再根据初中物理由研究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转入对二力平衡的研究,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接着通过实例讲述如 何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的这种编写思路,符合初中学生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其中通过实验,在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力学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中之重。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浮力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会画二力平衡时的受力示意图。
(2)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 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我们生存的空间探索的欲望。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策略: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策略:通过实际应用,举例说明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掌握的目标。
二、说教法
教 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准备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圆满地达成目标,需要优选教法。根据本节内容的 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安排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活动,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在教师指导 下,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使重点得以突出,也为难点突破铺平了道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教 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在实验中,指导 学生学会“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的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得出二力平衡条件后,指导学生学习“理解提炼记忆法”,将条件提炼 出来,达到简、明、准,同时也提高了思维能力。此外,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随时指导学生听课、记笔记、练习等科学方法,使课堂成为指导学法、培养能力的主渠 道,使学生运用“会学”的技巧达到“学会”的目的,实现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阅读课本P62页图9-1的几幅图片(如静止在桌上的花瓶、匀速行驶的列车、静止的叠石等)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处于怎样的状态?它们分别受到那些力的作用。列举常见的例子:悬挂的电灯,桌上放的粉笔盒,平直马路上匀速行使的汽车等,说明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称为力的平衡,物体所处状态为平衡状态。引出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此引出力的平衡的概念,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一种。
2、新课教学
以二力平衡为贯穿全课的明线,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二力平衡条件,以突出重点,运用典型练习进行循环式训练,突破难点。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总能处于平衡状态吗?例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小球,能静止吗?刚刚开动的汽车能作匀速直线运动吗?(说明:这里我们只研究与物体运动方向有关的力)提问学生,物体分别受几个力,能否保持相应状态。
显然,上述两物体不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平衡呢?下面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
器材:带两个定滑轮的铁架台、硬纸板、钩码、线绳。
实验步骤:
①排除物体受力方向相同的两个拉力情况
②一根绳的自由端挂一只钩码,另一根绳的自由端挂两只钩码,两根绳分别通过两个滑轮,观察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将挂两只钩码的一端去掉一只钩码呢。
③将物体转过一定角度还静止吗?何时恢复静止?
④将硬纸板剪成2半,还能平衡吗?
观察实验时,提出相应问题进行探索。
启 发学生思考受两个力的物体保持静止的条件(由学生归纳)很可能学生归纳不完整,逐渐引导学生补充完善。教师小结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时指出受两个力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符合上述条件。
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引导充分体现了主导作用,学生的观察、探索、思考、归纳也充分体现了主体地位。通过探索、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及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得出二力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条件内容,仔细推敲,深入剖析,将条件概括提炼出来。教师小结:同物、等大、反向、同线。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条件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培养概括思维能力。
(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实例:吊着的电灯保持静止,灯受重力4.9牛,则此灯受拉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先由灯处于静止得到它受平衡力;然后分析灯受哪两个力,即重力和拉力,最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已知重力4.9牛,方向竖直向下,确定出灯受拉力4.9牛,方向竖直向下。
所以,可以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出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由实例过渡,自然,顺情顺理,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明确了思路,初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
3、课堂小结
由学生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4、课堂练习:补充习题基础部分练习
 

相关阅读推荐:

苏科初二物理下册说课稿 二力平衡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