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高中语文

荷花淀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11-09 08:34: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荷花淀
  •   公告:

    

荷花淀
【教材分析】
《荷花淀》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荷花淀》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者以写意的笔调,透过几个生活场景,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具有勇敢、坚贞、乐观性格和美好心灵的白洋淀青年妇女形象。 本文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 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对话中潜藏的深层含义,把握人物丰富的内
心世界,从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并且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归纳法: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可进行归纳总结。
【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充足的预习,对本课也有较浓厚的兴趣,加上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鉴赏小说的方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本课主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和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做简要点拨。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通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2、借助参考书简单了解孙犁及“荷花淀派”。
二、授课过程:
(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
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
(二)学生讨论,研读课文
白洋淀的景是美的,而孙犁笔下的文字也是美的,这篇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那我
们就看看它美在哪里。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研读课文,就这样一个问题进行探究讨论,教师做归纳总结。)
明确:环境美和人物美。人物美是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描写以及其他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的。
1、 鉴赏环境
(1)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
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日光下的水乡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臂一样。粉色荷花剑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运用比喻的手法,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2、鉴赏人物
(1)语言描写(可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表现出女主人公怎样的心理以及怎样的性格?
明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比较阅读: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明确: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同——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细细品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冒失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害羞
忸怩)
(2)动作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既有对这个消息的震惊,又有对丈夫的关心和担心。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小说中三处对于“捞”与“丢”的细节描写。
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是很惬意、很诗意的一笔。妇女们信手一“捞”一“丢”的是菱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第二、三处描写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
先是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是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丢”给他们。
这一“捞”一“丢”,不仅仅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正可谓一“丢”一“捞”,字字关情。(设置以上环节的依据是:大纲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
小结: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荷花淀》续篇《嘱咐》,更全面地了解“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

下一篇文章:荷花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