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高中语文

《春望》《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反思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09-12-10 16:2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春望 水调歌头
  •   公告:

    

《春望》《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词曲作为新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思想和影响是深远的。古诗词曲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内蕴是博大精深。我们说,初中古诗教学应该在落实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充分挖掘古诗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融入古诗蕴涵的文化氛围之中,让他们在学习中洗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设计依据】

这两首古诗作者不同、写作的朝代不同、内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古诗中都蕴涵了一种真挚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春望》是诗人杜甫在至德二年(757)暮春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当时他已经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了,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 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所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一首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词作,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表达的真挚情感,感受到作者爱国热情、思念亲人的人文教育,感受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就成了这两首诗词的教学重点。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上学生的阅历比较浅,所以他们很难和诗人有同样的情感和体悟,他们对诗词的理解会有多方面的反应。因此,教师在重视人文精神熏陶感染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设计特色】

发掘人文资源,引领学生思维,注重互动探究,指导学生感悟作者爱国主义、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熏陶。

【设计流程】

一、初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师生交流已经收集的相关历史背景信息,并呈现相关信息。

〖评注:在师生交流与古诗相关的背景信息的过程中,了解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认识有关的历史人物;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拉近了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为后面的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2、用齐读、轮读、抽读等方式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准确,读通顺。朗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说两首古诗词的大意,想象诗歌的意境。

二、解读,潜心阅读动真情。

(一)发表自己的见解:读了这两首古诗,我读懂了(知道了、想到了)_______。

〖评注:不必苛求答案,不必囿于答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发现古诗词的阅读价值。〗

(二)学习《春望》。

1、过渡:同学们,当你们在阳春三月时,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象,会有什么感受呢?我想肯定是心情舒畅的吧?而唐代诗人杜甫面对此情此景却“溅泪”、“惊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春望》。

2、指名朗读《春望》,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说诗的大意,疏通全文。学生自学后,师生交流。

4、思考: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中,作者为什么看到春花怒放,鸟雀和鸣的景象反而会“溅泪”、“惊心”呢?

(1)独自思考后已小組讨论交流。

(2)师生交流:这主要与作者的心境有关。尽管春天来临,草木茂盛,但是满目看去,一片凄凉破败。感伤用事,看春花落泪;怅恨离别,听鸟鸣心惊。

〖评注:教师以这种“先放后收”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思考与表达,尊重他们的个性体验,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情感,从而提高积累语言以及表达的能力。〗

5、播放“安史之乱”的背景资料以及当时社会的相关情景,让学生通过了解当时战乱给人民、给国家带来的严重创伤,从深刻理解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感。

6、师设问:当你处于饱受战乱之苦的伊拉克人民之中,当你处于惨遭飓风袭击的奥尔良地区,当你处于肆虐过后的印尼岛,你的心情怎样呢?你对家国的概念又是怎样呢?

(1)独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2)师生交流:当远离家乡时,或是饱受战乱之苦后,或是天灾之后,人们都会感受到家国的温情与珍贵,诗人杜甫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目睹战乱给人民带来痛苦,愈加知道战乱之中家信的珍贵。所以写下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千古名句。由于心中的思念,所以见到眼前的美好春光,心里反而更悲痛。

7、播放《春望》示范朗诵,多媒体投影百姓受战乱之苦的情景片段。

〖评注:受古诗词的语言表现形式和时空跨度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内容比较空洞,学得比较枯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采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把学生带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己心体会诗人的那颗心,以己情去领悟诗人的那份情——思乡爱国、报效祖国的焦急、忧愤的思想感情。让诗人的那颗爱国思乡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稚嫩的心田。〗

8、引导学生用忧国思乡的心情反复诵读《春望》。

(三)学习《水调歌头》

1、过渡到《水调歌头》:读这两首诗词,想想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表达了一种真挚而强烈的情感。)

2、学生以自学和小组学相结合的方式自主疏通文字,理解词意。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词人在月光下的清朗的影子随人舞动,这情景哪里像是在人间啊,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较独处琼楼玉宇更富有意兴和情趣,也能解决词人出世和入世的矛盾。)

4、课件播放中秋月下苏轼赏月怀人的情景。追问:词中蕴涵什么样的人生哲理?(由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苏轼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并且还要把握词的写作背景,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

5、《春望》一诗作者是借用“花”、“鸟”来抒发感情,而《水调歌头》是如何紧扣“明月”来驰骋想象写景抒情的呢?

6、诵读全词最后两句,感受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7、师设问:假设今年的中秋之夜,你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你会有什么心里话对你的父母说呢?(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懂你》作为背景音乐,并让大家思考、小组讨论,最后模拟对话的形式进行练习,教师点评。)

〖评注:再次使用视频技术,视频可以拉近学生和诗词中内容的距离,可以很好的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透过生活实际感受到人间亲情,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很有帮助的。〗

三、品读,展开想像悟真情

1、诵读《春望》后追问:你触摸到了作者有一颗怎样的心?

2、诵读《水调歌头》后再问:词中蕴藏着词人怎样的真情告白与雄心壮志?

3、师生共同分享同学课前收集来的表现思乡、爱国、思念亲人的诗文和歌曲等。

4、请你也用诗句来赞美祖国、赞美家乡,来展现亲情吧!(同学们各抒己见,新诗古诗不限,鼓励创新。)

〖评注:让学生在收集、分享、创造中,深化爱国、思乡、凸显亲情的人文教育。〗

【设计说明】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思考,是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设计。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交流对话的主体,是富有巨大认识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进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预先没有想到因素,造成实际教学活动与预先规划的教学设计有偏差。因此,我认为,不能完全地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以及他们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对教学过程作出有机的、灵活的调整,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