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数学四年级数学

条形统计图与计算器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6-08-15 15:41: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条形统计图与计算器
  •   公告:

    

 条形统计图与计算器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0——11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经历自主整理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对比、补充,共享同伴的成果,加深对条形统计图有关知识的理解,建立一个条理、清晰、系统的知识网络。
2.再一次经历从搜集数据、填写统计表到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制图能力。
3.会看条形统计图,能从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的能力。
4.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变化趋势,准确作出判断或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知识回顾,板书要点。
谈话:同学们,对于本册的内容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复习。通过复习,发现你们对以上知识掌握的不错。这节课我们接着对“条形统计图和计算器”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谈话:关于条形统计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小组合作,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整理一下这部分内容,好吗?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教师参与其中。
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激发学习热情。
根据学生的回报和展示,教师总结出示相关知识点,也可选用学生整理的较好的作品。引导学生读一读其中的知识点:
领域模块 知识要点 具体内容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
图的优点 从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 确定横轴和纵轴,并标明所表示的事物的名称;
2. 在一条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 在另一条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确定单位长度时要根据最大数据及最小数据综合考虑,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
4. 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相应的直条,并写清数据;
5. 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
能读懂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 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2. 能根据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问题研讨,提升认识。(根据板书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逐个进行研讨)
在条形统计图中,怎样观察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明确:有时从第一格开始观察,而有时需要跳过第一格,从第二格开始观察。
3.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思考: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汇报结果,教师板书部分键:
开/关机键 ON/OFF
清除键  C
记忆加法键M+
记忆减法键M-
引导学生回顾: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
(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999×999= (说出过程)
(3)如果发现输入错误,(举例)怎么办?(清除键C)(板书)
给你的同位指一指,你手中计算器上的清除键在哪里?你有什么发现?(班内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说明)
(4)用计算器计算。
1×9×123456789=1111111101
2×9×123456789=2222222202
3×9×123456789=3333333303
49123456789=4444444404
59123456789=5555555505
6×9×123456789=
7×9×123456789=
学生小组交流。先找规律再验证,同桌检查。
(5)探求规律:
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142857×1= 142857×4=
142857×2= 142857×5=
142857×3= 142857×6=
谈话:计算器的用处很大,计算得也很快,但计算器是人设计发明的,对于一些特殊的题目,只要我们善于动脑,找到规律,计算的速度会比计算器还快。
提问:计算器的优点是什么?
明确后教师板书:运算快、操作简便。
下面我们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下面是3名同学一分钟跳绳成绩统计表。

(1) 请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1格代表_______个。
(3)英英跳的个数是明明的_______倍。
巩固学生对1格代表是多少的认识,为基础性题目,完成对象是全体学生。
出示课本110页第19题:

学生先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典型问题,展示交流,讨论,纠正错误。
交流讨论时本题重点解决两点:(1)当无法在图中找到各个数值的准确位置时,怎么办?(学生想到:确定大体位置,并标上准确数值。)(2)那如何确定大体位置呢?(学生举例说明,如:找111的位置时,先想到应比100多不到120,进而想到中点是110,111就在中点110稍上一点的位置。)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出示课本111页第20题:

先在班级内完成颜色爱好的统计活动,再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再完成统计图。
温馨提示:由于本题数据较多,可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完成,注意:小组合作的是分工统计,将完成的统计表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数据达成一致后再画统计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出示112-113页第4题:


学生先尝试完成,再汇报交流是如何分析解答的?(由于本题综合性较强,部分学生会有困难,这时要发挥小组的学习功能。)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请学生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条形统计图和计算器的知识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谈一谈自己纠正了以前哪些错误的做法和认识,掌握了哪些以前不会的知识,教学生养成经常反思的好习惯。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对本节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梳理提升,也使学生体验到复习的重要性以及收获的喜悦。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让学生复习回顾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复习过程中,有意渗透了处理收集信息的方法,虽然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但对于今后更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来说对他们是有益的。
大部分学生认识计算器,并对计算器的功能都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在介绍计算器功能和认识计算器的作用时,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教师做补充说明。复习了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后,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2.使用建议: “统计”的课程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条形统计图”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是复习,也应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作为核心,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真正深入到统计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因此一定要注重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活动。另外教学时,在课堂中必须尽最大可能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以活动促发展,同时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素材。
3.需要破解的问题:制图方法好理解,但是制图耗时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