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音乐初中音乐

梨园漫步第3课时 越剧芬芳—双蝴蝶的传说教案

发布者微信

    

越剧芬芳——双蝴蝶的传说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梨园漫步》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越剧唱段,以及相关知识的介绍,达到初步理解越剧音乐唱腔及其特点的目标;
2.通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楼台会》片断,将之与同名越剧唱段相比较,体验戏曲艺术与器乐演奏的不同特点;
3.通过相关的音乐活动,加深对《梁祝》的美丽故事及主题音乐的记忆与感悟。
〔教学重点〕
1.越剧相关知识的介绍;
2.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唱腔片断的赏析;
3.视唱越剧《楼台会》幕后合唱,体会越剧音乐唱腔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楼台会》的片断,试作戏曲艺术与器乐演奏不同特点的探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答:喜欢!)那好,今天徐老师就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动画片,要求大家在观看的过程中首先要记住故事的情节,同时请大家要仔细聆听片中似曾相识的背景音乐。观看完毕后,能回答屏幕上提出的问题(1.这段动画片讲述的是什么故事?2.你了解哪些反映这个故事的艺术体裁?)好,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那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展示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断,并提问)
〔设计意图:以突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为本,以自主剪辑的动画片观赏为导,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回忆,引领学生对主题艺术作品的探究。
三、讲授新课
1.初次接触,欣赏《十八相送》
刚才几位同学都回答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讨论的中心来认识中华戏曲大家庭中的一枝独秀:越剧,同时开展我们的音乐畅想活动!首先,我们一起来观看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青年演员颜佳、江瑶为我们带来的《梁祝》选断《十八相送》,她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祝英台接到家信返回故里,梁山伯送她十八里路程。途中,祝英台百般暗示女儿身,梁山伯却木然不解。直到祝英台分手远去,梁山伯才从祝英台赠给他的蝶扇中悟出真相。让我们初次地来感受一下越剧的演唱风格。
(观看《十八相送》选段)
现在,徐老师要请同学们来谈一谈对越剧的第一印象,请大家用一些形容词来概括越剧的演唱风格。(通过同学的回答,总结出越剧“柔婉抒情”的演唱风格)
〔设计意图:以舞台折子戏的观赏形式,激发学生对越剧的兴趣;以音乐叙事结构的分段赏析,全面了解故事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2.链接越剧,了解相关知识
在初步了解越剧的基础上,让我们与越剧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徐老师准备了几个讨论的题目,请同学们浏览一下大屏幕。有了解以上相关知识点的同学可以起立来向同学们作一个讲解。那现在大家想先了解哪个知识点就请告诉徐老师!(按照同学们选择的次序,依次介绍相关的知识点或由同学自己讲)
1)越剧的起源与发展
越剧是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州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因该地古为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发展过程中,曾经称为“的笃班”、“小歌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演唱风格。音乐唱腔属板腔体,表演风格突出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讲究深刻的内心体验与经过美化的舞蹈身段的结合,追求表演的逼真性。伴奏乐器以较为清亮的胡琴类乐器为主,兼用中西乐器。主要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追鱼》、《祥林嫂》等。
2)越剧的角色行当
越剧的行当分为6类:
小旦:饰青年、少年女性角色,如祝英台;
老旦:饰老年女性,表演沉稳老练,唱做并重,如《红楼梦》中的贾母;
小生:饰青年男性角色,头戴秀才巾,温文尔雅,如梁山伯;
老生:饰老年男性角色,演出挂髯口(黑、花、白三色),如祝公远;
小丑:又称小花脸,化装时鼻梁上画一白方块,表演幽默、机智、夸张,如《王老虎抢亲》中的王天豹;
大面:又称大花脸,饰演奸臣,多施白脸,饰演耿直忠勇的人物如包公;
3)越剧的流派
   40年代,越剧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被公认的艺术流派有六个:
袁雪芬的“袁派”,唱腔纯朴委婉,情真意切,表演端庄沉静,重视体现真情实感,塑造的多为善良、温淑的妇女形象,如祝英台、祥林嫂。
傅全香的“傅派”,唱腔跳跃跌宕,俏丽多变,表演活泼多姿,富于激情,被誉为越剧界的“金嗓子”、“越剧花腔女高音”,塑造的多是痴情的女子形象,如祝英台。杜十娘。
戚雅仙的“戚派”,从“袁派”演化而来,唱腔迂回沉郁,缠绵委婉、表演自然大方,塑造的多是悲剧形象,如白素贞
尹桂芳的“尹派”,唱腔流畅深沉,表演潇洒儒雅,塑造的多为风流倜傥的书生形象,如沙漠王子罗兰。
范瑞娟的“范派”,唱腔淳朴滋实,稳健大方,拖腔丰富,咬字坚实,发音宽厚,具有男性稳健、轩昂的气质。,表演富有生活气息,擅演耿直戆厚的男子形象,如梁山伯。
徐玉兰“徐派”,唱腔华丽奔放,表演充满活力,以塑造深情的书生才子见长,如贾宝玉。
〔设计意图:以海报图文形式展示介绍越剧的起源、流派、行当等基础知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越剧作为地方戏曲杰出代表,所展示的独特梨园风采,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戏曲音乐的热爱。
3.二度欣赏,感悟《楼台会》
1)比较《楼台会》两个唱段的异同
通过刚才的介绍,相信同学们对越剧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接下来,徐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是195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将共同来欣赏其中的经典选段《楼台会》。该唱段充分发挥了越剧唱腔曲调优美、委婉的特点,展示了“袁派”、“范派”精湛的艺术风格。要求同学们在观赏的同时,就《楼台会》两个段落的旋律音调、表现方式、情感塑造等方面尝试着进行比较,从而来体会剧中两位主人公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
(出示对比表格,观看《楼台会》,并提问总结)
 
 

唱段
表现方式
旋律音调
塑造情感
楼台会(一)
幕后合唱
节奏缓慢,旋律深沉委婉
着力表现祝英台的矛盾心情,哀愁而无可奈何
楼台会(二)
对唱
速度中快,节奏活跃,旋律音调为由低向高的上行线条(梁)
按捺不住的喜悦心情
速度缓慢,节奏平缓,旋律音调多级进回绕(祝)
在委婉情深中隐含深沉的哀愁

 (2)视唱《楼台会》幕后合唱,体会越剧音乐唱腔的风格特点
   同学们,屏幕上出示的是越剧《楼台会》幕后合唱的谱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视唱这段谱例,亲自来体会一下越剧音乐唱腔的风格。(屏幕出示谱例,教师带领同学划拍视唱)
   现在,屏幕上又出现了一段谱例,徐老师请同学们轻声哼唱,试着比较一下这段音乐与上面的越剧唱腔是否有关联?(肯定学生的回答,乐曲相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畅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楼台会》片断,试比较理解戏曲艺术与器乐演奏的不同特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于1959年,由著名作曲家陈钢、何占豪共同作曲,她是以同名越剧的部分旋律为音乐素材而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中较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歌颂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反映了人民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楼台会》为展开部的中段,其音调素材来源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目中“楼台会”的幕后合唱,由小提琴与大提琴以对答形式奏出沉痛悲切的旋律,描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相会、互诉衷情的情景。主旋律的第一遍是小提琴独奏,回旋委婉的旋律音调,既增浓了乐曲的民族风格,又适宜于哭诉情绪的表达;主旋律的第二遍是大提琴独奏,似乎是梁山伯的衷情倾拆,小提琴在高音区的呼应,好象是祝英台的回答,最后一句由大提琴、小提琴齐奏表达了梁祝二人共同的思念和哀愁。
(欣赏协奏曲《楼台会》)
思考题:请试比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片断与越剧《楼台会》在旋律音调、表现方式、情感塑造方面的异同?
 

《楼台会》版本
表现方式
旋律音调
塑造情感
越剧
幕后合唱
节奏缓慢,旋律深沉委婉
着力表现祝英台的矛盾心情,哀愁而无可奈何
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大提琴对答式的演奏
演奏速度为慢板,力度为弱,旋律沉痛悲切
表现了梁祝二人哀伤倾拆之情

〔设计意图:选择“楼台会”为主要故事情节,通过原版电影、小提琴协奏曲不同的演绎风格,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自主探究,更加明晰越剧元素在主题协奏曲中的魅力。
4.学唱《化蝶》,畅想《梁祝》的美丽故事
通过刚才的音乐教学活动,《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相会互诉衷曲的场面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随着清丽、明快的音乐响起,我们仿佛置身于仙境,梁山伯与祝英台变成了双飞的彩蝶在天上翩翩起舞,让我们一起在委婉动人的乐曲中,畅想梁祝美丽动人的故事,传唱梁祝忠贞不渝的爱情,共同来欣赏由著名词作家阎肃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音乐填词而成的歌曲《化蝶》。
(观看多媒体,欣赏歌曲《化蝶》并学唱)
〔设计意图: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以爱情主题呈现的歌曲《化蝶》成为课堂中学生体验参与的主篇章,学生在歌曲学唱中感受着爱的坚贞,既是故事的完美落幕,也是音乐作品的美妙升华。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教学将接近尾声了,现在,徐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一下: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给予肯定)
同学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我们以双蝴蝶的美丽传说为线索,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讨论学习的中心,我们共同畅想着委婉动人的音乐,观赏到了中华戏曲大家园中越剧的独特魅力,了解了小提琴协奏曲与戏曲音乐的紧密联系,体会到了音乐对塑造人物情感的绝妙手笔。在结束本课学习之时,让我们共同祝愿戏曲音乐这枝奇葩越开越鲜艳,愿同学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充实!
五、下课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