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音乐高中音乐

花城版高一音乐教案 情感之声教案

发布者微信

    

《情感之声》
一、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 年级:高一年级
3、 所用教材出版单位:花城出版社
4、 所属的章节:《音乐与生活》
5、 学时数:1学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聆听与鉴赏的过程中能听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鉴赏和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模式,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见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是培养学生乐意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乐意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聆听与鉴赏过程中听辨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1、情景开课:背景播放《乡音乡情》的音乐,学生进入教室。
2、赏前谈话: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漫漫人生中,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抒发着人类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共同来感受几首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作品。
3、 欣赏作品:
(1)、《母亲教我的歌》(歌曲版与乐曲版)
简介:《母亲教我的歌》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于1880年创作的《吉卜赛歌曲集》中的第四首。
听赏:对比听赏歌曲版与乐曲版,探究:两个作品的异同,讨论: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作品听赏后学生自由谈。
小结:(相同点)声乐曲与器乐曲都为复乐段的结构形式(即两个各自具有独立的乐段作用,但结尾各不相同的两个单一乐段的结合)
(异同点)
《母亲教我的歌》

体裁
表演形式
音色特点
旋律特点
情感内容
声乐曲
女高音独唱
歌声清丽、委婉感情细腻、亲切略带忧愁
纯朴、流畅、 深情
表现了对苦难童年时“母亲教我的歌”的回忆。
器乐曲
小提琴与钢琴
柔美、明亮、有穿透性
具有抒情性与歌唱性
对母亲及往事的回忆思绪万千。

 
(2)、《阳关三叠》(混声合唱)
简介:《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代歌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诗中有“阳关”、“渭城”的地名,取名《阳关曲》或《渭城曲》。由于曲中将某些诗句咏唱了三遍,故又名“三叠”。这首歌曲在唐代非常流行,这不仅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诗词与音乐如珠联璧合,交相生辉。
相关知识:[混声四部合唱]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组合。
听赏:作品听赏完后学生探究混声合唱中每个段落声部的运用及变化,在表达情感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小结:这是一首感情深沉,惆怅中略带忧伤的歌曲,它表现的是生活中常有的离情别绪。
歌中“三叠”中的“一叠”、“二叠”采用女高音,女低音声部来表现,歌声真挚感人、动情,表达了难舍难分的凄凉的情感。第“三叠”由女高音领唱,在混声四个声部的衬托下,为歌声增添了层次感,其中人声的变化运用,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使歌曲更加深沉、含蓄,表达了无限惆怅、忧伤的离别情感。歌曲的尾声在力度上慢慢减弱,将人带进了迷惘的梦境,留给人们无限的感叹、期待与回味……
(二)、 归纳与总结:本课的音乐作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师生交流总结)。
1、《母亲教我的歌》表达了一种母爱与亲情;
2、《阳关三叠》表达一种真挚的友情。
(三)、 活动与创编:(引导学生做以下两道题)
唱出《母亲教我的歌》的主旋律及《阳关三叠》的第一叠。
(四)、 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分组收集几首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作品,向全班同学推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