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思品说课稿九年级思品说课稿> 正文

科技与教育的重要地位说课稿

Tags: 科技与教育的重要地位
字号:T|T
本站微信

《科技与教育的重要地位》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科技与教育的重要地位》。我将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说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研究教材和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的。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教材是初三《思想品德》课第四课“科教兴国,立志成才”的第一框《科技与教育的重要地位》。
本课教材从科技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出发,阐明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必要性,是展开第四课后两框教学的重要基础。本框内容较多,教材主要从“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实现现代化基础在教育”两个方面分析了科技与教育的重要地位。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科技与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意义,理解科技与教育的关系,感受祖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从学生情况来看,初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一定基础,对我国现阶段科教事业的发展也有所了解和感受。但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必要性与学生日常实际学习生活和认知水平有较大距离,因此本框内容中的有些问题学生比较难理解,如实现现代化为什么关键在科技;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这些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了解科技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科技与教育的关系。
2、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资料采集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了解现代科技对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国防的作用,领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培养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科学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懂得科教兴国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科技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难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分为两步,先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了解科技现代化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从而理解“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这一重要知识点;第二部分围绕两个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其表现,从而理解“实现现代化基础在教育”的重要知识点,最后阐明科技与教育相互促进关系。
具体过程如下:
课堂导入:
利用课前2分钟播放视频:三一重工参与智利矿难营救,赢得国际赞誉;“神州第一吊”起重机带来商机无限。
问题:1、你有何感受? 2、“中国制造”得到国际肯定凭借的力量是什么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制造”如何应对?
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推动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重视科技研发,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
导入后,借用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引出课题“科技与教育的重要地位”。
之后的教学分两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分为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以前面导入部分为基础,向学生出示邓小平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技是如何发挥它的重要力量的呢?教师将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来进行讲解。
首先通过一个材料引起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高级技术工人受到企业青睐?并让学生阅读书本P64的相关链接材料,引导学生懂得,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增强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促进生产的发展。
接着向学生出示劳动工具发展的简单过程,并结合教材65页“阅读天地”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认识到:在人类历史上,劳动工具的改革与创新,都是依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此处可请学生举例说明“科技改变劳动工具来提高生产力”。
最后,在讲解科学技术对劳动对象的作用时,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以服装为例,通过三个问题的提出:“你知道你所穿的衣服是什么材料做的吗?”“你知道还有哪些材料可用来制衣吗?”“你能说出用新材料制衣的好处吗?”并介绍新材料服装的优势,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世界上某些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更加迫切需要发展新的材料工业,制造更多更好的人工合成材料,而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性能、高质量的新材料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和学生相互举例,例如,用工程塑料代替某些金属制造许多产品,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新的陶瓷材料制造发动机,由于它具有耐高温的性能,因而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再如,单晶硅片的制成,推动了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采用生物遗传工程的方法培养优良物种等。通过大量举例,既为学生补充相关知识,也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最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内容,提炼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个知识点: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在充分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后,为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作了良好的铺垫。对于“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这知识点的理解,是本课的要点,但并不难于理解。因此,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以小组任务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三组,在课前分别搜集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工业、农业和国防的现代化进程的资料,制成简单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并交流感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并感受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体会科学技术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时,要重视指导,要特别突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在学生分组展示和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归纳,向学生指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最后,对以上两个知识点进行简单小结后,结合教材65页的知识窗材料,对第一部分进行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科学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

第二部分:实现现代化基础在教育。围绕两个案例的分析展开
在讲解了科技的重要性后,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过渡到第二部分讲解教育的重要性。过渡的语句和问题如下: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的发展,那么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呢?在这一问题上,学生可能会说出多种答案,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说说理由。在学生发言后,教师不作结论,先出示案例《有名校相辅佐的高科技园区》,并根据材料提问。
问题一:“为什么说没有麻省理工学院就没有半导体晶体管,就没有因特网。没有斯坦福大学,也就没有微处理器芯片,就没有硅谷?”问题二:“你认为推动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人才的培养。
观点一:人才是第一资源
出示第二个案例《日本崛起之谜》
问题一:“二战后的日本首先恢复义务教育制度的做法为它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问题二:“材料中日本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之处?”目的是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应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的结论。
问题三:“教育能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哪些人才?”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现代化建设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教育能够为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管理人才,满足国家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通过对两个案例的思考和分析后,教师用简洁语言对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得出“实现现代化基础在教育”。 同时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学生科技与教育的关系是互为促进的,两者比翼齐飞,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在此处,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其一完成教材67页上的操作平台中的数据填写;其二课后了解《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找寻其中的1~2处亮点,在下节课中作新闻播报。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部分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框“科技与教育的重要地位”进行课堂总结,并板书。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主要采用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在讲解科技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时,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查阅资料,对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在讲解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时,教师布置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平台的填写,并了解相关政策的内容。这两处分别以学生小组合作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精神。
 

相关阅读推荐:

科技与教育的重要地位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