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数学说课稿九年级数学说课稿> 正文

三角形的中位线公开课评课

Tags: 三角形的中位线
字号:T|T
本站微信

评《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一条重要的几何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导需要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它既是对平行四边形的巩固,又是后继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因此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本节课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这节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难易适度。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目标、反映目标,谢老师能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详略得当;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想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节课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
4.教师素质。教态自然、亲切、语言清晰、简练、生动、富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工整,具备用图形表达数学思想、性质、建立联系的技能;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适时,演示熟练,能帮助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一点看法:
课堂结构设计不太合理,从而使第四个学习任务纲要完成的不太理想, 我觉得没有强调对角线的特点是这节课的一个缺陷。

评《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
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的学习是安排在四边形知识之后,定理的证明是一个难点,谢老师在教学中作了适当的铺垫,让学生通过裁剪、拼图、观察、猜想得出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位置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安排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好了相应的台阶,这一操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缩短了学生认知的“ 潜在距离”,接着让学生尝试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品尝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理念;针对该班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谢老师安排了二道练习题,练习1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基本应用,学生从中知道当题设中出现中点时,常常要考虑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解决;练习2是有3道小题组成的一组变式题,其中第1小题是基本题,为后二道变式题作铺垫,第2小题是条件变式,第3小题是结论变式,练习2的背景都是三角形,学生通过这一练习,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进一步地理解;最有特色的是本节课谢老师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开展了自主探究活动,对“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的问题进行系列合作探究,通过讨论、猜想、交流、证明、归纳总结,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整堂课,教师教态自然,讲课清晰,具有较好的教学水平。


评《三角形的中位线》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主动过程。下面我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评谢老师的公开课《三角形的中位线》。谢老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分析是合理的,在课堂实施中对重难点的把握也较好。谢老师把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设计成一个学习任务提纲,以学习任务提纲为载体,让学生依靠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我想这个教学策略很有创意。不仅体现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而且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确立自己的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知识学习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特征。
第一个学习任务提纲中的几个问题,如要求学生画出三角形ABC的中线;写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然后比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异同? ‘问题 ’比较贴近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也动起来,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也较高,后来又设计了一个拼图的小实验,提高了问题的层次,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不过这一过程中,存在几个值得商榷的个案:首先用时过多,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放’,而‘收’不够及时,其次是对学生把‘中线’画成‘中垂线’,‘中线’画成‘直线’等错误,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再有画中位线及拼图都可以让学生上板演。这样能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交流更有效。
对第二个学习任务提纲的建议,第二个学习任务提纲中1,2两个问题与第一个学习任务提纲中4的问题有重复的感觉,我觉得可把第一个学习任务4的拼图放在黑板上,第二个学习任务可在第一个学习任务的猜想基础上,先对猜想作出证明,再用语言归纳。这样这堂课的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一个高潮。
第三、第四学习任务提纲,安排合理,在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第四个学习任务草草收场,有过急之嫌。如果上面紧凑点,时间会宽裕些或者用动画演示, 效果会更好。
课堂教学策略最终是要用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来体现的。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


评《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
《三角形的中位线》安排在四边形知识之后,梯形中位线之前是学生新接触到的一条重要的几何定理。谢忠其老师设计布置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提纲为载体,让学生依靠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学习方法新颖、别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看来,谢忠其老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动了很大的脑筋,当然,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设计成一个学习任务提纲,层次第进,重点、难点把握较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这节课上有了比较好的体现,教育策略有创意,开拓了学生课堂学习空间,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
学生动手的机会是不是再增加一点。由于时间关系,第四个学习任务和课堂小结过于简单。
 

授课课题:三角形的中位线评课
谢老师能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而且目标的确定适合学生当前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教学中,能注意到以前学习的三角形中线的概念,这一字之差,学生十分容易混淆的定义来设问:其区别是什么?比较可贵之处,是讨论区别后,又追问一步,有什么共同点?通过讨论归纳,不但使学生搞清了区别、共同点,而且是对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的内涵的挖掘,加深了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对定理的证明先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接着再是动画演示。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
课堂习题的安排合理,两个证明题和一些填空题。谢老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吸引了学生,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讲例1“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用变式题组的形式进行了较科学的练习,多媒体制作恰到好处,使学生看到了具体变化过程,掌握了问题的实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环节安排比较合理。能注意到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能及时准确地纠正,应变能力较强。
探讨之处: 定理证明太花时间,导致后面学生练习时间不够,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相关阅读推荐: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朝鲜文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微课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旋转变换

三角形的中位线复习课评课

三角形的中位线公开课评课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案

点评《三角形的面积》一课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

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说课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三角形的面积参赛说课

人教版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分类反思性说课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