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音乐说课稿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正文

同坐小竹排说课稿

本站微信

小学音乐《同坐小竹排》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同坐小竹排》。选自新课程人音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的“生活多快乐”主题,该课主要内容有歌曲《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欣赏《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两大块。我选择其中《同坐小竹排》这一课时来进行教学。通过听、唱、表演、创编等多元化的音乐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刻体验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与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与表现能力……基于要求,就是我设计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结合课标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就我的这节公开课---《同坐小竹排》来谈谈我对这堂课的一些看法:
一、关于本课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学会歌曲《同坐小竹排》,深刻体验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多种形式给歌曲伴奏。
二、关于重难点解决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学会歌曲《同坐小竹排》,难点是:感受歌曲中三四拍和二四拍的节奏变化,并能准确地用多种形式给歌曲伴奏。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念拍“师生问好歌”的三四拍和二四拍节奏趣味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三四拍与二四拍的不同,再通过随音乐划竹排,以用“两根竹竿”划小竹排解决“三拍子”,遇到急流用“一根竹竿”划解决“二拍子”,并以拍行、拍腿的不同处理,让学生在无形中重点感知曲中三四拍和二四拍的节奏变化。
三、关于教具
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兴趣性,我运用了多媒体动画、电子琴等教学工具。
四、关于教学方法
在本课的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心理年龄特征,通过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而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有兴趣、学得愉快。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以情境引入走进壮族,角色体验“划竹排”及扮演“艄公”等多元形式,让学生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的体验素材,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习音乐,增长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1、创设情境
儿童是以感性思维为主,通过色彩、形象、声音来感知世界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这一情景,引领学生“走进壮族”去欣赏壮族的建筑、服饰、美景,在游山玩水的时候,启发学生体验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从而有效学习歌曲的衬词“嗨啰 里啰 ∣嗨啰 里啰 ∣赛 –∣赛 –║”。采用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生动又可促使联想的音乐环境与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角色扮演
低年级学生存在着好奇心强、爱模仿、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游山玩水时,认识了交通工具——“小竹排”后,让学生“乘坐小竹排”,自己划起小竹排来,从而亲身体会了三四拍和二四拍的节奏变化,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再通过扮演“艄公”,比赛划竹排、歌曲伴奏创编等角色体验,为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展示表演能力设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平台,使 45分钟的教学过程时时充满新奇感,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五、关于教学过程
(一)趣味节奏,激发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以“今天倪老师要和大家来玩个师生问好的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一份疑惑,带着一些好奇,带着一种兴趣来进行“同学们,早上好”和“倪老师,早上好”的四三拍、四二拍的节奏念拍练习,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四三拍和四二拍的变化,再通过放《同坐小竹排》的伴奏音乐,师生接龙完成四三拍和四二拍的拍奏,让学生在感受3/4拍和2/4拍的基础上,明确体会歌曲的节拍变化,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这样的趣味节奏设计,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被及时调动起来,同时在念念、拍拍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来,并在伴奏音乐接龙游戏中达到有效聆听,发挥学生的表现力。
(二)情境引入,有效学习
学生在《同坐小竹排》的伴奏音乐中有效拍奏完后,以“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走进壮族”,继而用美丽的歌声“嗨啰 里啰 ∣嗨啰 里啰 ∣赛 –∣赛 –║”表达快乐的心情,并认识连音线,感受“回声”的魅力,紧接着通过“认识小竹排——学划小竹排(用“两根竹竿”划小竹排解决“三拍子”,遇到急流用“一根竹竿”划解决“二拍子)——配乐划小竹排”的形式重点感受四三拍和四二拍的节奏变化,解决歌曲的难点。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同形式的创设过程中,让学生熟悉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最终达到学会新歌的目的。同时通过设计“两种划小竹排”的方法来解决难点部分,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记忆尤新。
(三)新课教学,渗透情感
在划小竹排的角色体验近程中,学生们已经对歌曲《同坐小竹排》有了一个整体感知,在本环节中,课件出示歌曲的歌谱与歌词,让学生完整地初听歌曲,再次体验三拍子和二拍子交替,再以“广西壮族的小朋友,在划竹排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和“漓江的水到底美在哪里?”分段教学歌曲,并激发学生的情感,唱出“小螃蟹的可爱”和“山青水秀的美景”。紧接着通过师生“对歌”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准音准,并在“1、2、3、4号竹排比赛,看哪个竹排先把倪老师接上竹排”的比赛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歌曲。
(四)巩固歌曲,升华课堂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存在着好奇心强、爱模仿、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特点,以及在学完歌曲后,可能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完整地学好《同坐小竹排》这首歌,我在巩固歌曲环节中安排了“歌曲伴奏创编”(通过拍手、拍腿等不同形式同桌讨论设计《同坐小竹排》的伴奏拍奏)、“扮演艄公”、“献歌”这三个部分。让学生在“歌曲伴奏创编”中快乐地表演歌曲,在“扮演艄公”中体验歌曲,在“献歌”中升华歌曲,最后在“壮族山美,水美,歌更美”的情感熏陶中结束了课堂。
六、关于我的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倡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灵动的过程中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探究音乐艺术。因此在本方案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在二(2)班的这堂公开课中,从“师生问好歌的趣味节奏”的念拍到“壮族风情”的欣赏以及学“划小竹排”时用“两根竹竿”划小竹排解决“三拍子”,遇到急流用“一根竹竿”划解决“二拍子”,再到扮演“艄公”的过程中,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快乐的情境,而“连音线”、“回声游戏”、“创编伴奏”等多元形式的加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当然,课堂中总有一些“遗憾”,在执教过程中,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好“课堂生成”中的一些细节,以致学生们在创编歌曲伴奏的环节中,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还不够。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同时,我相信: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关阅读推荐:

同坐小竹排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