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教案
首页 | 教案| 课件| 说课稿| 试题| 教学反思| 教学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主题班会| 评课稿| 综合教育| 剧本| 活动| 教师考试| 电子书 | 乐谱 |
语文| 数学| 英语| 美术| 音乐| 体育| 科学| 思品|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生物| 心理| 信息技术| 实践| 健康| 托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说课| 百科| 校园活动| 常用文档| 资格考试| 乐谱| 中职职高| 舞蹈| 电大|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资料下载说课稿音乐说课稿七年级音乐说课   公告:
  • 高教版中职音乐基础版说课稿 音的长短
  • 大班美术欣赏说课稿:星月夜
  • 幼儿教育心理学说课稿 幼儿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
  • 市场营销实务全套教案
  • 2015年新版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 2015年新版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 罗密欧与灰姑娘
  • 初音未来千本樱钢琴谱
  • frozen冰雪奇缘Let It Go钢琴谱
  • 全英文中职英语说课稿范例
  •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童谣100首
  • 硬笔书法教案
  • 师德师风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西部世界 Welcome To Westworld弦乐四重奏钢琴...
  • 爱乐之城 Mia & Sebastian's Theme钢琴谱...
  • 爱乐之城 city of stars钢琴谱 简单版 弹奏教...
  • BTS血汗泪Blood Sweat & Tears钢琴谱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 BTS 春天 Spring Day 钢琴谱
  • 名称

    流动的音符评课稿

    《流动的音符》评课稿
    一、教材分析
    《流动的音符》是湘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以及运用音乐素材创造音乐的活动都叫音乐创作,它不同于专业作曲学习,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创作、体验,培养他们一定的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结合本单元的教材资源来看,包含了3个相互关联、逐层深化的部分:1、展现音乐创造的基本材料和曲调生成最初始的方式(七各基本音组合即教材中“七个小矮人的游戏”)。2、认识和体验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即教材中“从民歌中探索游戏规则”)。3、通过遵循从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2-4小节的曲调创作(即教材中游戏从模仿开始)。
    二、教材把握
    安老师这节课,可以看出教材把握非常好,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和充实调整,不仅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而且大量挖掘了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比如:用节奏作为课程的引入,老师和学生一起律动感受,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运用教材中现有的曲子,还加大了曲目的信息量,这些都为整个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重难点设计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
    通过这节课可以看出,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教学目标的制定科学合理,能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特点,确定符合学生实际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而且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使得整体教学环节顺理成章。
    四、教学过程
    从整个授课过程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层次清晰,主题鲜明,结构合理,环节紧凑,重难点把握很好,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力求突破、易化难点,让音乐知识形象化。本人认为有以下特点:
    1、主体性
    根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教师用节奏律动做为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采用引导启发、参与体验发、合作等多种方法,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全体性
    注重学生能力存在着的差异,如:教师在民歌联唱、乐句创作这两个环节,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音乐的学习、表现与创作活动。
    3、创新性
    教师通过节奏律动,民歌联唱,抢答比赛,合作展示等等让学生参与音乐课的教学,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发,尽量降低创作的难度,比如:在创作环节,教师给出第一句后,首先是让学生进行节奏的创作,目的是告诉学生运用“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时,第二句头的节奏也必须是相同的,这一点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并没有特意去讲,而教师在此的做法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暗示告知。在课程的最后,教师用填词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互问互答出一节课学生的收获,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教师从心理抓住了学生的特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教学上的创新点。可以说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适合学生年龄、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使他们感到创造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感受得到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4、重过程性
    本节课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基础,决定他们创作的结果,不可能达到教师心目中的“完善”要求,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是否创作出“好作品”不是主要目的,而重视的是整个创作过程,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的参与性。
    五、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流动的音符》是一节以创作为主的综合课,教师意欲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抓住学生的特点与实际,对学生的学进行“量体裁衣”。教师加大曲目信息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学生组合音符游戏,发现问题,探究音符组合的基本规律,从而掌握“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所以这节课的切入点是在反复的视唱(如:民歌联唱、师生对唱等)与参与体验中,从认识材料到探索规律再到创作尝试三个教学阶段的设计,体现从感性认识到实践创造的一个完整过程,达到学生能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创新。
    六、教学评价
    教师在这节课上非常注重过程评价,设计了评价表,对每个环节都进行评价,这样既能让学生有竞争意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教学评价是教师长期使用的一种教学评价,并以此作为学期的终结评价的参考依据,所以长期的使用这种教学评价,学生也就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端正了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七、教学效果
    在这节课上体现了教师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大方,语言简练,驾驭课堂能力很强,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师生互动好,关系和谐,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整节课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体现了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感情目标都能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的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八、需要改进的地方
    所有的课程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这节课上也有瑕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我个人认为有两点:
    1、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本人认为不是所有的课一定都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是要看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否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上教师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所有的乐谱都是手写谱,这一点其实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基本功,但如果先进的教学手段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方便和帮助,我们采用一下就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在这节课上,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在这节课上,教师选用了大量的乐曲,尤其是听辨部分,如果当学生听完之后教师能及时将乐谱打出来,学生不仅能听出来,而且还可以直观的看到乐谱,并能跟着乐谱演唱一下,这样我想学生对“同头换尾”的理解体会会更深刻,记忆会更牢固。
    2、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的合作展示。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带一些简单的小乐器,比如:竖笛和口琴。当学生自己创作出来的小乐曲,唱不好时,可以用乐器演奏一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尽可能达到悦耳,这样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对学生把握音准起到辅助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这节课可以说开头很新颖、衔接很巧妙、结尾很精彩。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与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谢谢!
    流动的音符评课稿下载

    ∷分享∷
    分享到:
    ∷相关资料∷
  • 流动的音符评课稿
  •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03-2016 ZhaoJiao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